激发研究所诚邀您本周五下午4点30分参加由丛乐和由宓主持的《科学与哲学的对话:CRISPR & Biodigital Desire》。 时间和地点
2017.12.29 下午4:30分
激发研究所·IFP工作室
CRISPR/Cas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丛乐与媒体艺术理论家及策展人由宓将就基因改造最新科技发展以及philosophy of biodigital desire展开讨论。CRISPR/Cas作为细菌免疫系统机制在自然界中存在,而由MIT和哈佛的Broad Institute张锋及丛乐团队成功实现其作为精确切割DNA从而进行基因编辑技术和方法。在关于科技的讨论之外,也会涉及基因改造的伦理问题。并在与思辨哲学的论辩中触及关于(以及超越)科学的哲学问题,如内共生endosymbiosis (Margulis and Sagan)以及“biophysical – biocultural – biodigital desire” (Parisi).
延展阅读:
Cong Le et al. “Multiplex genome engineering using CRISPR/Cas systems” Science. Online January 3, 2013. DOI: 10.1126/science.1231143
You Mi. “Desire, DNA and Transgenetic Technology: Life after Necropolitics” in Natasha Lushetich (ed.) The Aesthetics of Necropolitics, 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18.
关于对谈嘉宾
丛乐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 助理教授(预期2018年)
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联合博德研究所 研究员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 访问研究员
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系和生物系,后赴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学位。作为麻省理工学院张锋教授实验室创始成员实现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是超过16项该领域专利的发明人,并开发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之后在Aviv Regev教授研究组将单细胞基因测序与CRISPR技术结合开发癌症免疫疗法。先后在Science,Nature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引用量超9000次。曾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自费留学生特别优秀奖, 美国霍华德休斯基金会(HHMI)国际研究奖,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CRI)Irvington研究奖,哈佛医学院华人杰出研究奖,福布斯Forbes杂志亚洲及中国30岁以下杰出人才。曾任人大附中学生会主席,清华大学生物系团委副书记,及哈佛中国青年峰会“青年领袖”。
由宓
是来自北京的策展人,研究员,现在科隆媒体艺术学院任教。她策划并参与的艺术及研究项目包括深圳香港建筑与城市双年展(2007),伊斯坦布尔设计双年展(2012),里斯本三年展,雅典双年展(2013),荷兰V2的不稳定媒体(2015),SAVVY Contemporary(2016)等。她的长期策展与研究课题以丝绸之路作为一种deep-time, deep-space,去中心化以及游牧精神的象征。在此框架下她策划了韩国光州亚洲文化文化中心剧场开幕季的一系列表演项目,以及蒙古乌兰巴托首届媒体艺术节(2016)。
她在国际上很多机构做过学术讲座,包括柏林世界文化宫、纽约Vera List Center for Arts and Politics、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学院、迪拜全球艺术论坛,并在 Dutch Art Institute和柏林艺术大学授课。她的学术研究课题包括表演哲学,科学与技术的人文社会学研究,以及东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内在性哲学。她的文章见于Performance Research, PARSE, MaHKUscript: Journal of Fine Art Research,《艺术》,《艺术界》等。
由宓是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德国),保罗·克里中心(瑞士)及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纽约)的研究学者,同时是Arthub(上海和国际部)的总监以及北京激发研究所的顾问。